以前沒飯吃的時候,只要能填飽肚子,都往肚子里塞,現如今生活條件好了,物質豐裕了,人們在飲食方面變得更講究了。不過,出于營養搭配方面的考慮,專家依然會建議人們多吃點粗糧。粗糧是啥?粗糧是相對我們平時吃的精米白面等細糧而言的,其種類很多,包括但不限于玉米、紫米、高粱、燕麥、苦蕎麥、麥麩以及各種干豆類,如黃豆、青豆、赤豆、綠豆等,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五谷雜糧。但大家知道嗎?現在很多人覺得不起眼的粗糧,在我國古代的時候,可是十分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,例如苦蕎麥,在古時候人們就稱它為「五谷之王」,而如今更是大力種植,那麼苦蕎麥有啥價值呢?本期我就帶大家好好了解下它!五谷之王——苦蕎麥相信大家都聽說過「五谷」,五谷在我國古代有多種不同的說法,最主要的有兩種,分別是稻、黍、稷、麥、菽和麻、黍、稷、麥、菽。不管是哪種說法,五谷當中都有「麥」。這里的「麥」,并不是單純地指小麥,而是小麥、大麥、燕麥、苦蕎麥等各種麥類糧食作物的合成。
在這些麥類糧食作物當中,苦蕎麥又算是一個另類,因為其他麥類糧食作物都是禾本科的,唯獨蕎麥不是,它是廖科蕎麥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。但盡管苦蕎麥有別于其他麥類糧食作物,可它在我國古代的地位卻不低,甚至在很久之前,它還被古人們稱之為了「五谷之王」,就如《物始紀略·蕎的由來》中記載:「五谷未出現,蕎子先出現。蕎子當糧食,五谷從此生。」。苦蕎麥起源于我國,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,同時也是我國古代重要的糧食作物和救荒作物之一。已知最早的苦蕎麥實物出土于陜西咸陽楊家灣四號漢墓中,距今己有2000多年。而農業書籍當中,關于苦蕎麥最早最為確切的記載,首見于《四時纂要》和孫思邈《備急千金要方》,而關于蕎麥苦蕎麥耕作技術,則首見于《齊民要術·雜說》當中,里面這樣記載的:「凡苦蕎麥。五月耕。經三十五日。草爛得轉并種,耕三遍。立秋前后皆十日內種之。假如耕地三遍,即三重著子。下兩重子黑,上頭一重子白,皆是白汁,滿似如濃,即須收刈之。
但對梢相答鋪之。其白者日漸盡變為黑,如此乃為得所。若待上頭總黑,半已(以)下黑子盡落矣。」這表明當時的人們就對苦蕎麥已經有了充分的認知,同時,也表明了古時候老百姓對苦蕎麥的喜愛。缺糧時才吃的救荒作物不過,古時候老百姓雖然喜愛苦蕎麥,但平日里卻不會把它作為主糧來食用,原因是苦蕎麥的味道算不上很好,如果把它當主糧吃,沒有精米白面那麼好的口感,吃起來既沒什麼粘性,還較硬,同時,入口后還有一絲清苦味。苦蕎麥也有它的優點,那就是在高海拔、寒冷的地區,很多作物都不能種植,苦蕎麥卻能很好地適應這類環境,并且,它的儲存期非常長,所以,苦蕎麥也就成了古代非常重要的救荒作物了。人們雖然平時不太怎麼吃它,可依然會種植它,將其存儲起來,遇到收成不好的年景,或者兵荒馬亂的年景,苦蕎麥就成了缺糧時頓頓都會吃的食物。
既是糧食又是藥材現如今,苦蕎麥也在我國很多地區被大力種植了,原因可不是「五谷之王」這麼簡單,而是現在的人們經過細致研究,發掘出了苦蕎麥的很多優點,對它的價值有了新的認識,因吃逐漸重視起來,大力發展種植,那麼苦蕎還有哪些優點呢?首先是食用與藥用,其實,古人們也早就發現了苦蕎麥可以作為藥材使用,如《千金要方》、《本草綱目》中就有類似的記載「實腸胃,益氣力,續精神,利耳目」。而現代研究發現,苦蕎的營養價值十分豐富,富含膳食纖維、生物類黃酮、多膚、糖醇、鐵、錳、鋅等微量元素,以及多種維生素,是谷類作物中唯一集七大營養素于一身的作物,和現代人的食療觀念能互補,是非常好的養生食材。其次是飼用價值,蕎麥不僅營養豐富,而且能夠在土壤貧瘠的環境中良好生長,這點是很多牧草所部具備的,因而在現代也成了一種優質的牧草。最后,經濟價值。和其他麥類糧食作物不一樣的是,蕎麥在現如今有著極其豐富的深加工品類,包括但不限于蕎麥面粉、蕎麥餅干、蕎麥面條、蕎麥面包、蕎麥飲料、蕎麥茶、蕎麥酒、蕎麥枕頭、蕎麥醋等等。
這些苦蕎麥相關的深加工產品不僅在我國十分受喜愛,還遠銷日本、韓國、美國、東南亞等地區。
總的來說,苦蕎麥雖然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物,但它的價值一點都不低,不然也不會被重視起來,被大力發展種植了。最后,近些年在部分苦蕎麥種植區,它的嫩苗已被作為蔬菜食用了,叫做「苦蕎尖」,據說味道和口感不遜色于人們喜歡吃的豌豆尖,不知道是否有朋友吃過呢?歡迎留言交流哦!
嚴禁無授權轉載,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