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村的野外有一種非常特殊的植物,它渾身帶刺,就連結出來的果子也帶有尖刺,不認識它的農民常常被它扎傷。但是,即使是冒著被刺到的風險,老輩人還是不愿放棄它,這主要還是因為它具有的價值,幫助了世代的農民。
這種渾身帶刺的植物被稱為「養肝草」,除了對肝臟有好處,它還具有很多方面的用處。老輩人也常常和我們年輕人說起這種植物,還告訴我們野外遇到這種帶刺的植物要小心,但是不要一股腦就給鏟除掉了,非常可惜。
哪里有「養肝草」分布?
在農村生活過的應該會見過這種植物。在野外環境下,它們常生長在松軟的沙地,荒地,路邊,或者是靠近江邊的地方,喜歡溫暖的氣候條件,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山西,陜西,四川,河南等地,南方地區也有分布。
這種民間稱為「養肝草」的植物,大名叫做蒺藜,別稱刺蒺藜,升推,旱草,休羽,三角刺等,別稱很多,主要和中國各地一般都有當地的方言有關系。不過,蒺藜也是一種很好辨認的植物,最大的特征主要是來自果實表皮上的尖刺。
蒺藜是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,莖部多為側臥在地上生長,所以看起來比較矮小,但是這種這種植物也喜歡連片生長,如能在野外發現一棵,那就意味著這個地方就會有很多棵蒺藜。莖部布滿柔毛,顏色多為褐色,與普通樹干的顏色無異。
它的葉子細小,對生,但是顏色非常鮮亮,呈橢圓形,有些人會把它誤認為含羞草之類的植物,其實不然。含羞草一觸碰它就會合葉,蒺藜則不會。現在是蒺藜的花期,持續2-3個月,然后進行果期,花朵多為黃色,小朵花。
蒺藜的價值如何?
蒺藜最早是記錄在了《神農本草經》一書中,后世的人,包括現代醫學對蒺藜的研究則更加深入了。根據《本草再新》的記載:「鎮肝風,瀉肝火,益氣化痰」,可見蒺藜自古以來就被當成養肝的藥材植物。
另外,《神農本草經》中記載了蒺藜:「主惡血,破癥結積聚,喉痹,乳難」等的功效,而現代醫學在深入研究蒺藜這種植物之后,得出了它8大藥理方面的作用。比如蒺藜的提取物中具有抗癌功效,性強壯作用,降血糖作用等。
但是,關于蒺藜入藥的用法,我們普通人是不能很好利用的,而且它的制作需要經過專業的過程,比如對溫度的控制,對烤制時間的控制等都非常重要。這就好比如大家都在炒同一道菜,同樣的食材,但是大廚做出來的就是比別人做的好吃。
到目前為止,蒺藜在野外的數量還是不少的。這主要還是因為這種植物本身帶刺,很少有人會去主動「攻擊」它。再加上它的生長環境比較特殊,即使經常能見到它的人,如果沒有深入了解過這種植物,也不會知道這種「雜草」竟有這麼多用處!
嚴禁無授權轉載,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。